郑绵平
郑绵平,男,1934年11月生,福建省漳州市人。1956年南京天学地质系毕业,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自然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盐湖学会主席、兼任西藏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和青海省人民政府顾问。
从事盐类矿产地质、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研究 60 余年,是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创立了多学科交叉的盐学科学应用基础学科-盐湖学(Salinology),对我国各类盐湖区和盐类矿产,特别是青藏高原盐湖和盐矿勘查评价进行了系统和创新性研究,取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系列科技成果,为我国钾盐、硼矿、卤水锂矿的发现、勘查与开发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首次发现和评价了青海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主笔报告估算了该湖钾(锂)资源量;引领柴西新型砂砾型钾卤水找矿评价,为陆相成钾理论作出开拓性贡献。发现和评价了西藏新型超大型铯硅华矿产;发现新矿物天然碳酸锂矿物(扎布耶石)。在他的主持下,经过 26年西藏扎布耶盐湖调查和现场实验,据扎布耶石沉淀正温度效应,以实验盐湖为指导,发明适用于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盐梯度太阳池”破酸盐型盐湖提锂的独特技术,取得了低成本提取碳酸锂的技术突破,首次成功实现了我国盐湖提锂产业化。近十余年,他主持全国钾盐地质大调查,建立柴西承袭型砂砾层钾卤水新模式,该类型经协同钻探,初获 KC)资源量达 6 亿余吨,取得我国陆相找钾的重要突破。指导在滇西南、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取得了海相钾盐找矿的重要进展;依据他的滇西南“层楼”成钾模式指导钻探验证,取得侏罗系海相固体钾石盐矿重要发现;指导在塔里木盆地通过“油钾兼探”发现深部含钾盐层 60 余米:在川东北提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观点,可在深部溶采钾盐,业经企业的试采所证实
、
1986 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各1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1991 年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奖。1995 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分别于 1997年和 2003 年 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2000 年荣获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002 年当选全国 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6 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20 年被授予“中国钾盐钾肥功勋人物”称号,并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