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处理方法和流程
列举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针对相应事故类型进行有针对性处理,以便能够达到快速
处理事故,争取救援时间。
10.1.1碰撞事故救援
10.1.1.1 总则
车辆受损则按以下步骤处理:
(1)车辆钥匙或启动开关切换到关闭,并断开低压蓄电池;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断开维修开关(若有);
(3)如果车辆碰撞非常严重,请第一时间协助车上所有人员逃离车辆,拨打 4S店救
援电话及联系交警、保险公司,进行救援、定责及定损;
(4)事故造成自燃事故请参考火灾事故扑救方案。
10.1.1.2人员搜救
1、侦查检测,划定救授区域
救援车辆到场后,现场指挥员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了解被困人员位置、数量及
伤势等。对两车、多车相撞的,以事故车辆为中心,分别划定区划定救授区域,此区域严
禁非救援人员进入。若事故车辆动力电池电解液泄漏现象,则应通过检测再划定警戒区域。
2、安全防护,设定警戒范围
设定事故现场的范围,做好整个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车辆碰撞事故常常导致交
通堵塞,为避免因其它车辆驶入造成二次事故发生,现场指挥员要及时与交警部门配合对
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进入救援区域人员要严格按照个人安全防护要求佩戴安全防护装
具,设立安全员,随时做好破拆、切割过程中现场安全监测。
3、作业实施,营救被困人员
根据到场力量确定施救作业人员分组,一般以 5-6人为一组,现场指挥员 1人,负责
组织协调所属人员开展营救工作,确定救人方法,同时兼任安全员;破拆救人组 2-3人,
负责被困人员解救,要求熟悉器材装备性能并能熟练操作各项破拆工具;设备协调员 1人,
负责提供、递送装备,人员不足时可随时协助破拆组开展工作;医疗护理员 1人,负责了
解被困人员受伤情况,开展紧急医疗救助,监测伤员生命体征,必要时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如专业医疗人员到场及时,可让医生担任该项工作。
227
实施破拆救人:
(1)车辆固定
根据事故车辆所发生的侧倒、倾覆情况,使用三点或四点支撑系统,使车辆
完成固定;
(2)车门移除
乘员被方向盘、制动装置困住胸腹或下肢,第一选择一般为破拆临近车门开辟救生通
道;
(3)车顶移除
为开辟更为充足的救人空间,最大限度地接近伤员,当事故车辆内部情况较
为复杂,受困人员较多时,也可以选择移除车顶救人的方法;
(4)仪表盘顶升
如乘员胸腹部被方向盘卡住,首先尝试能否向后移动座椅,若不能移动,宜
使用顶撑法进行仪表盘升起。
救援中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在开展救援工作前应首先确定车辆断电(高压、低压电源),且尽量避免触及油
路、电路,以免发生二次事故,危及救援和被困人员;
(2)破拆过程避免动力电池受损、受力,如事故中动力电池已变形、破损要实时监
控电池温度,出现异常升温要用水进行持续冷却,进行防爆、防火处理;
(3)救援前要第一时间清理受伤人员身边的玻璃等锋利物体,清除安全带、安全气
囊等保护装置,若气囊未展开,应采取措施防止气囊弹起。救援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员情
况,如有必要,协助到场医护人员先开展急救,积极与被困人员沟通,让其了解救援进展
情况,鼓励其配合救援工作开展;
(4)减少救援现场障碍物,破拆、移除出的部件要及时清理至第一区域以外,避免
救援人员在施救过程中发生绊倒、撞伤等情况;
(5)剪切车身柱、车顶轨时要清除装饰塑料、密封胶带等物品,避开安全气囊充气
装置、安全带固定增强装置、安全带延伸器等物品,防止人员受伤及装备受损;
(6)移出伤者过程中要事先了解其受伤部位,如有需要进行肢体固定、包扎后使用
木板、担架抬出,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10.1.1.3 车辆处置
轻微碰撞
228
轻微碰撞,未伤及新能源高压系统、动力电池事故,由交警和保险公司定责、定损后
联系服务店维修处理。
严重碰撞
伤及新能源高压系统、动力电池事故,由交警和保险公司定责、定损后联系拖车,拖
至 4S 店维修处理。拖车过程中需要对动力电池温度全程监控,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
降温,防止起火、爆炸。
动力电池漏液、变形处理如下:
(1)车辆动力电池漏液
a. 车辆电源退电至 off档;
b. 断开低压蓄电池附件 3分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c. 断开动力维修开关(若有);
d. 断开动力电池正负极连接;
e. 对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插接件及线束端插接件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密封,防止短
路及进入异物;
f. 电解液发生少量泄漏时,请远离火源,使用吸液垫吸附后置于密闭容器中,或采
用焚烧方式处理。发生大量泄漏时,请统一收集,按照危险化学品处理,可加入葡萄糖酸
钙溶液来处理有毒气体 HF。
g. 将车辆拖到店内进行动力电池拆卸,拆卸后动力电池安全存放;
注: c、d、e三步操作人员需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f、g两步操作人员需穿戴:
绝缘胶鞋+防酸碱手套+防护目镜;
在电池安全存放前需全程对动力电池温度监控,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防止
起火、爆炸。
(2)动力电池变形
a. 车辆电源退电至 off档;
b. 断开低压蓄电池附件 3分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c. 断开动力维修开关(若有);
d. 断开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
e. 对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插接件及线束端插接件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密封,防止短
路及进入异物;
f. 将车辆拖到店内进行动力电池拆卸,拆卸后动力电池安全存放;
229
g. 变形严重需将动力电池各模组连接断开存放;
注:c、d、e、f、g三步操作人员需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
在电池安全存放前需全程对动力电池温度监控,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防止
起火、爆炸。
(3)车辆密封性受损
a. 等待维修时需将车辆移至无进水、腐蚀风险场所安全存放;
b. 如车辆无法移至无进水、腐蚀风险场所安全存放,则需要用防水车衣覆盖等措施
避免进水、腐蚀风险。
10.1.1.4现场清理
(1)应全面、细致地检查和清理现场,并向车主和有关部门移交现场。撤离现场时
应当清点人员,整理器材装备。将车辆救援回附近 4S店进行检查,协助查明事故原因;
(2)对现场进行垃圾清理,并检查是否有事故遗留物,便以后续查明事故原因。提
醒车主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受损电池,合理采取转运方式,防止事故车辆在转运及后期静
置过程中起火。在转移车辆时,不能直接进行拖挂,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转移。在高
压电池电量全部放出之前,应将车辆置于距离建筑物或其他车辆 15 m 之外的地方;
(3)如果动力电池发生泄漏(有明显液体流出),请按照以下方法对进行操作:
发生少量泄漏时,请远离火源,使用吸液垫吸附后置于密闭容器中,或采用焚烧方式
处理。操作前请佩戴防腐蚀手套。发生大量泄漏时,请统一收集,按照危险化学品处理,
可加入葡萄糖酸钙溶液来处理有毒气体 HF。当人体不慎接触泄露液体时,应立即用大量
水冲洗 10~15 分钟,如果有疼痛感可用 2.5%的葡萄糖酸钙软膏涂敷,或用 2~2.5%的葡
萄糖酸钙溶液浸泡止痛。若无改善或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就医。
10.1.2水域事故救援
10.1.2.1侦查
侦查车辆积水深度,根据不同积水深度采取相应救援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动力电池系
统在水中也会着火和爆炸,救援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1) 积水深度在门槛以下(如下图)
a. 将车辆缓慢开离积水路面,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区检查车辆内是否进水并将车辆内
部积水进行处理,若车辆可以继续行驶将车辆行驶至维修点进行全面排查;
b. 如果车辆出现异常,请拨打 4S店电话请求救援;
c. 如果车辆无法继续行驶,请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电源,并拔打 4S店及
230
保险公司电话请求救援。
(2)积水深度在门槛处或接近门槛(如下图)
a. 将车辆缓慢开离积水路面,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区检查车辆内是否进水并将车辆内
部积水进行处理,若车辆可以继续行驶将车辆行驶至 4S店进行全面排查;
b. 如果车辆出现异常,请拨打电话请求救援;
c. 如果车辆无法继续行驶,请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电源,并拔打 4S店电
话请求救援。
(3)积水深度在门槛以上(如下图)
所有人员离开车辆,保证人员安全。拨打 4S 店电话请求救援,请保证人员安全的情
况下切断电源。
231
10.1.2.2人员搜救
搜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水域温度、深度、水面宽度、水流方向、岸边地形等情况,了解事故现场及周
边的道路、交通、水源等情况;
(2)遇险人员的位置、数量和伤亡情况;
(3)通过外部观察,判断事故车辆动力电池和高压电系统的受损情况;
(4)评估现场救援处置所需的人力、器材装备及其他资源;
(5)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人员搜救;
(6)分析现场情况,充分考虑救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救援方案;
(7)若有人员在车内,应及时击破车窗或打开车门,并及时拨打 120 救助,救援车
辆到场后,现场指挥员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了解被困人员位置、数量及伤势等,遇
险人员救出后交由医疗急救人员进行救护;
(8)查明车辆牵引部位、牵引途径,明确车辆停放的安全区域;
(9)调大型吊车到场,确定起吊方案,将落水车辆吊上路面。
10.1.2.3车辆处理
(1) 车辆高压元件未浸水
a. 读取车辆是否报漏电故障;
b. 未报漏电故障进行常规检修;
c. 已报漏电故障参照“(3)车辆动力电池包母线以上部位浸水”方案处理。
(2)车辆高压元件已浸水
a. 车辆电源退电至 off档;
b. 断开低压蓄电池附件 3分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c. 断开动力维修开关(若有);
d. 断开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
e. 将车辆运送至服务店内;
注:c、d、e步骤作业人员需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
在电池安全存放前需全程对动力电池温度监控,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防止
起火、爆炸。
(3)车辆动力电池包母线以上部位浸水
a. 车辆电源退电至 off档;
232
b. 断开低压蓄电池附件 3分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c. 断开动力维修开关(若有);
d. 断开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
e. 对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插接件及线束端插接件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密封,防止短
路及进入异物;
f. 将车辆拖到店内进行动力电池拆卸。
注:c、d、e步骤作业人员需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
在电池安全存放前需全程对动力电池温度监控,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防止
起火、爆炸。
10.1.2.4现场清理
(1)将车辆电源退电至 off档;
(2)断开低压蓄电池附件 3分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断开动力维修开关(若有);
(4)断开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
(5)对动力电池正负极母线插接件及线束端插接件用绝缘胶带进行绝缘密封,防止
短路及进入异物;
(6)对车辆积水进行清理,拖回 4S店做进一步检查。
注:(3)、(4)、(5)步骤作业人员需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
在电池安全存放前需全程对动力电池温度监控,如异常升温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防止
起火、爆炸。
10.1.3火灾事故扑救
10.1.3.1灭火战术
(一)用户发现电动汽车着火
建议司机遵循以下步骤:
(1)停止车辆;
(2)如果可能的话靠边,断蓄电池负极及紧急维修开关,离车;
(3)离车辆 30米左右,并注意交通安全;
(4)拨打 119求助;
不要自己去灭火。
(二)服务店发现电动汽车着火处理方法
233
(1)整车退电至 OFF档;
(2)条件允许断开低压电池负极、断开紧急维修开关(若有);
(3)用消防沙、干粉、水扑灭明火(干粉、水需要持续使用,使用水或水基灭火器
灭火后必须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安全处理);
(4)出现火势发展迅猛或者火势失控的情况下,需要通知消防人员使用持续、大量
的消防水进行灭火;
(三)救援规范要求
(1)佩戴安全防护设备:绝缘手套(需准备高压电工以及防电池解液酸碱性两种)、
绝缘胶鞋、绝缘胶垫、绝缘外套和防护眼镜等,其耐压级必须大于 1000V;
(2)起火的情况下,火势较小处于可控状态时应采用合适的灭火剂:干砂、化学干
粉、二氧化碳,不要使用水基灭火器;
(3)当车辆着火或电池受到严重的挤压、弯曲等损害,出现火势发展迅猛或者火势
失控的情况下,需要通知消防人员使用持续、大量的消防水进行灭火 30分钟;
(4)当火势被扑灭后,需要随时关注,防止复燃;
(5)防止火灾扩大,应使周围的任何可燃物品远离起火车辆。
10.1.3.2现场清理
(1)检查现场是否有残留火源,避免再次点燃;
(2)将车辆救援回附近 4S店进行检查,进一步查明起火原因;
(3)现场进行垃圾清理,并检查是否有易燃引燃物,便以后续查明起火原因。
10.1.4触电事故处理
10.1.4.1总则
(1)识别触电原因,评估后确定救援方案;
(2)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救援前切断触电电源;
(4)人员隔离电源后进行救治;
(5)车辆设备隔离电源后处置;
(6)现场清理。
10.1.4.2处理方法
处于运营及生产现场正在运行、维保、调试、充电的车辆发生人员触电、电气设备短
路时应遵循以下方法分别处置。
234
人员触电:首先确认触电人员身体是否和车载电气设备有接触,如有接触,
处置人员应首先戴绝缘手套用绝缘棒进行人和设备的隔离,然后根据情况进行人工呼
吸进行施救。
电气设备短路:电气设备短路会产生爆响和电弧放电现象,人员应远离电气
设备防止灼伤并在第一时间关闭车钥匙,并拔出手动快断器和切断充电机供电电源
(如在充电),如电弧放电还在进行说明此操作不能断开短路电源,在此情况下应立即疏
散人员远离车辆。
10.1.4.3注意事项
(1)车载电源及高压系统的应急处置应由认证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在规范的防护措
施保护下进行;
(2)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
(3)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4)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
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5)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并且救护人身体部位
及所穿的鞋不能潮湿,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10.1.5充电事故处理
10.1.5.1总则
(1)识别充电事故原因,评估后确定救援方案,注意充电事故往往会发生着火、爆
炸现象;
(2)做好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切断充电站电源;
(4)车辆设备隔离电源后处置;
(5)现场清理,特别是需要注意泄露的电解液遇水会产生的有毒液体,对现场环境
产生的影响。
10.1.5.2处理方法
(1)应首先确定充电站电源位置并切断;
(2)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拔出电动汽车的充电枪或剪断充电线等
手段,断开充电设备与车辆的连接。
按照上述灭火和触电的要求进行应急救援。
235
10.2安全事故原因排查方法和程序
为了能够明确是否发生的前因后果,同时保证事故原因排查过程准确无误,特针对各
类型事故的原因排查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准确无误的定位事故发生的原因,应遵循下述相关流程。
10.2.1成立调查小组
发生安全事故后,相关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应当牵头组织成立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
理。
事故调查小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授权的有关部门和对应车辆厂商组织的人员
组成,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事故调查工作需要,还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应进行合理分工,在客观科学的前提下,尽快完成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遵守事故
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前,不得擅自对外发表意
见。
10.2.2调查取证
针对造成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调查取证,按照规定的调查取证流程应遵循如下要
求和步骤。
10.2.2.1总则
为了更好的保证调查取证高效、有序的进行,指导相关单位合理履行职责,制定该调
查取证的指导方法。
安全事故的调查取证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隐瞒或者捏造。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妨碍和非法干预安全事故调查取证,所有调查取证的过程和结果应做好实时记录和归
档,保证调查取证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10.2.2.2现场勘查
在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小组成员应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事故现场应及时
保护,不得被破坏或者特殊情况下也应能被及时复原。向当事人或者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
的经过情况。提取事故现场存留的相关痕迹和物证(视频监控资料,残留物,致害物等),
对事故相关物件进行封存和记录。
在勘查前应巡视现场周围情况,确定现场勘查的范围和顺序。勘查后结合现场勘查收
236
集的相关信息和事故发生地周边走访了解的结果,对事故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10.2.2.3车辆审查
在事故调查中应提取出事故车辆的年检,保养和维修记录。对可能造成事故的车辆潜
在问题进行记录。
建议从事故车辆生产厂家获取相关车辆信息,核查车辆相关法规符合性申明,技术规
格文件和测试报告等。
10.2.2.4具体原因分析
事故按照场景划分为碰撞事故,水域事故和火灾事故。在发生时需结合不同的事故场
景对可能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
10.2.2.4.1碰撞事故
10.2.2.4.1.1人为原因分析
从车辆驾驶员的角度分析事故的发生原因,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车辆间的碰撞或车辆与
其它障碍物之间的碰撞事故发生。分析判断发生碰撞事故时驾驶员是否有如下不良行为:
(1)超速、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违反交通法规、开情绪车、斗气车的
行为;
(2)服用感冒类药品后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接听电话、抽烟、聊天、看风景等不
良行为;
(3)在风、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未进行减速慢行,车辆未按规定进行年检、日常
保养及检修。
从他人的角度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他人干扰的因素,导致驾驶员驾驶失控发生
碰撞事故。
10.2.2.4.1.2路况原因分析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交通异常或者其他环境问题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
分析在行车道路上是否有不能被驾驶员不易感知到的前方车辆或障碍物,在行车过程
中是否存在不可预见的路况变化导致车辆出现碰撞事故。
10.2.2.4.1.3产品原因分析
由于车辆突发故障导致的碰撞事故或者碰撞发生的严重程度超过车辆的防护设计,分
析车辆在碰撞时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1)操作装置:由于车辆的制动,转向等操作装置异常,诸如刹车失效无法有效制
动,方向盘失效无法有效控制方向,操纵杆失效无法进行换挡操作等车辆部分控制功能丧
237
失或者完全失控,驾驶员无法有效控制车辆进而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2)电池系统:电池系统在出现短路,过温,欠压,漏电等异常情况下车辆可能出
现保护性掉电,动力丧失等险情导致碰撞事故发生。碰撞严重程度的不同也可能会导致电
池系统出现变形、短路,进而可能发生其他例如起火等危险;
(3)配电系统:配电系统在出现短路,漏电等情况下车辆可能出现保护性掉电,动
力丧失等险情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4)高压线束:高压线束在出现短路,过温,漏电等情况下车辆可能出现保护性掉
电,或高压线束的连接异常可能直接导致的掉电,动力丧失等情况导致碰撞事故发生。在
碰撞发生后,若高压线束布置的不合理则可能出现车内人员触电和拉弧等危险情况,更恶
劣的情况可能导致起火;
(5)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在出现短路,过温,漏电等情况下车辆可能出现保护性掉
电或由于自身故障出现抛锚时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6)低压系统:低压系统,可能出现的例如供电异常,导致车辆抛锚,或者由于系
统异常出现错误的报警信息或错误的车辆状态提示等影响行车安全,导致碰撞事故发生。
10.2.2.4.2水域事故
10.2.2.4.2.1人为原因分析
从车辆驾驶员的角度分析事故的发生原因,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车辆部分进水抛锚或车
辆完全入水的事故发生。分析判断驾驶员导致车辆发生水域事故时是否有如下不良行为:
(1)超速、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违反交通法规、开情绪车、
斗气车的行为;
(2)服用感冒类药品后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接听电话、抽烟、聊天、看风景等不
良行为;
(3)在风、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未进行减速慢行,车辆未按规定进行年检、日常
保养及检修;
从他人的角度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他人干扰的因素,导致驾驶员驾驶失控发生
水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