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公布了2021年的第二批测评结果。截至目前,健康指数已经累积测评了47款车型,而且2021年正式进行了PM和VAR两项维度的测试,测评汽车对颗粒物的防护以及致敏风险。
在对47款车型进行测评后,健康指数有什么新发现呢?主流车型的健康水平究竟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空气质量管控下降 汽车健康需要保持
车内空气质量往往是我们最关注的,因为它涉及到我们能嗅闻到的车内气味,也包含汽车内饰所散发出甲醛、笨等有害物质。健康指数通过测评车内空气中“五苯三醛”以及车内异味的强度来综合评判车内空气质量。从测评成绩来看,VOC(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I(车内气味强度)板块在2021年出现了下滑,平均分仅略高于2018年,五星车型的占比也有所下降。
尽管大部分车型都是四星车型,但是与往年相比,2021年的成绩反映出受测车型对“五苯三醛”的管控有所下降。在车内气味强度方面,2021年的成绩也普遍低于往年成绩,这说明2021年受测车型的新车气味可能更明显。
从VOC&VOI的成绩来看,虽然大部分车型的整体成绩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是对车内空气的管控依然不应该松懈,而且车内空气质量的水平极大地取决于车企在生产环节的管控,这就更需要车企重视,持续优化,保障车内空气质量的水平。
二、五星车型占比达83% 电磁辐射防护向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辐射也成为了新的忧虑,新能源汽车的辐射可能会导致让人精神衰弱、脱发,甚至致癌,这些谣言一时成为坊间之谈。
事实上,汽车的辐射属于电磁辐射,与我们所熟知的电离辐射(X光、CT等)不同,而且经过合理的防护设计,汽车的电磁辐射也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内。目前,健康指数在EMR(电磁辐射)板块共测评了39款车型,得分率达到了89.8%,在2021年的测评中五星车型占比也达到了83%,仅有一款车型为四星。
从总体成绩来看,大部分车型都能把电磁辐射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在所有测评车型中还有两款新能源车型获得满分100,这也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并不一定比燃油车更严重,更重要的是采取合理的防护设计,所以我们也不必对电磁辐射过于担忧。
三、PM、VAR正式测评 健康测评更完善
2021年,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正式开展了PM(车内空气中颗粒物)和VAR (车内致敏物风险)两个维度的测评,目前已经对六款车型进行了测评。
在PM板块,主要测试车辆对外界污染物的阻隔能力以及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从整体成绩来看,大部分车型对外界污染物的阻隔能力表现优秀,其中五款车型都获得了满分,但是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表明车内净化装置的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颗粒污染物的防护。
在VAR板块,主要测试呼吸道致敏和皮肤接触致敏两项。从整体成绩来看,6款都在呼吸道致敏指标中获得满分,但是在皮肤接触致敏中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分,这意味着汽车内饰中可能存在铅、锑、六价铬等有害物质,车企需要加强对此类物质的管控,降低乘员致敏的可能性。
随着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车内健康的测评维度也变得更加全面和多元化。从历年来的成绩可以发现,各个车型既有进步,但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说到底汽车的健康需要车企持续以高标准管控产品,我们也希望车企能够针对劣势点持续优化,提升车内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