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工、电子、 汽车、摩托车、通讯等行业确定电工电子产品、仪器仪表或其它设备在运输、储 存、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试验。
1.2 招标货物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1.2.1 | 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 | 1 |
2 供货需求
2.1 综合环境试验箱:
2.1.1 内箱容积: 1225m³(分 A,B 舱; A 舱 735m³+B 舱 490m³)
* 2.1.2 内箱尺寸: W25.0mm×H7.0m×D7.0m
内箱通过中间隔断可分为 A、B 两个独立的试验空间:
A 舱内尺寸: W15.0m×H7.0 m×D7.0m
B 舱内尺寸: W10.0m×H7.0 m×D7.0m6 个舱连通后宽度为 W14.4 m。
* 2.1.3 性能: 适用于 A 舱和 B 舱合并使用,也适用于 A 舱和 B 舱独立使用
A 舱和 B 舱合并使用时,负载为 A 舱和 B 舱之和;
2.1.3.2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85%RH
冷却水温≤28℃
试验箱内无试样(另有说明除外)
*2.1.3.3 测试方法: GB/T 5170.2-2017 温度试验设备
GB/T 5170.5-2016 湿热试验设备
*2.1.3.4 温度范围: -60℃~+85℃
*2.1.3.5 温度波动度: 1.0℃(如按 GB/T 5170.2-1996 表示,则为±0.5℃) 。
*2.1.3.6 温度偏差: ±3.0℃
±2.0℃(离地面 1.0 m,离墙壁 0.5 m 平面区域)
*2.1.3.7 温度均匀度: 3.0℃。
*2.1.3.8 最大速率: 升温速率 +25℃→+85℃: ≥0.5℃/min(标准负载,
试验空间入风处测量)
降温速率温 +25℃→-55℃: ≥0.5℃/min(标准负载下,
试验空间入风处测量
标准负载A 舱+ B 舱合并时: 35 Ton 钢锭或等重车辆
A 舱: 23 Ton 钢锭或等重车辆
B 舱: 12 Ton 钢锭或等重车辆
*2.1.3.9 湿度范围: (25~95) %RH(参照温湿度可控制范围图,无有源湿、热
负载) 。
2.1.3.10 相对湿度偏差: ±3.0%RH(湿度>75%RH 时) ,
±5.0%RH(湿度≤75%RH 时) 。
*2.1.3.11 工作噪音: ≤70dB (A)
*2.1.3.12 汽车怠速运转试验: -40℃恒定试验时,450kW 功率的发动机的汽车
冷启动并保持怠速运行 30 分钟,可以保持温度基本稳定(汽车尾气 通过密封管道排到室外)
▲2.1.3.16 满足试验方法:
GB/T 2423.1-2008 (IEC60068-2-1:2007) 试验 Ab: 低温
GB/T 2423.2-2008 (IEC60068-2-2:2007) 试验 Bb: 高温
GJB 150.3A-2009 高温试验
GJB 150.4A-2009 低温试验
GB/T 2423.3-2016 (IEC60068-2-78:2012)试验 Cab: 恒定湿热
GB/T 2423.4-2008 (IEC60068-2-30:2005)试验 Db: 交变湿热
GJB 150.9A-2009 湿热试验
(湿热试验时每立方米负载不大于45kg/m³钢的热容量,无有源湿、热负载)2.1.4
室体的结构特征:
*2.1.4.1 保温围护结构: 喷塑镀锌彩色钢板-耐温度应力保温材料- SUS304
不锈钢板复合拼装板( 总厚度 200mm)
试验室地板承重能力: 3000kg/㎡(均匀载荷)
试验室地板总承重能力: 允许总重 40 吨的车辆出入和停驻(车辆出入试验室时,
要缓起缓停,移动速度不大于 1 米/秒,且车辆只能直进直出)
试验室内地面高度与室外相同,方便车辆出入
设备外观颜色: 室体为白色,机组、控制柜等为 GWS 标准色
2.1.4.2 空气调节通道: 风机、加热器、蒸发器(兼除湿器) 、加湿器、过热保
护器供水及排水装置、干球温度传感器、湿球温度传感器、湿球水槽 2.1.4.3 送 风方式: 上出风,下回风的送风方式。
2.1.4.3 A/B 舱隔断门 A、B 舱体之间,有一个可人工开关的双开链门隔断门,
用于内箱间隔,可将箱内有效容积分隔成容积比约为 10:15 的两个独立空间。
门洞高 6.0m,门洞宽 6.0m(双开 3.0m+3.0m)
隔断门打开后,A、B 两个舱体可组合成 1 个试验空间按设置的温度湿度变化剖
面试验.
2.1.4.4 大门(A 舱) 电动单扇平开门,门洞高 6.0m,门洞宽 6.0m
门框备防结露电热装置,位于正对 A 舱空气调节通道的
右侧面
大门(B 舱) 双开铰链门,门洞高 5.0m,门洞宽 5.0m
(2.5m +2.5m)
2.1.4.5 人员通行门 A/B 舱各配 1 个单开铰链门,门洞高 1.9m,门洞宽 0.8m
分别位于正对 A/B 舱空气调节通道的正面的中部.
2.1.4.6 观察窗 共配 14 个透明电热膜防凝露中空钢化玻璃窗, 窗框备防结
露电热装置。每个可视范围约: W390mm×H620mm,其中:
3 个安装在 A 舱的大门上;
2 个安装在 B 舱的大门上;
2 个安装在 A/B 舱的隔断门上;
2 个分别安装在 A/B 舱的人员通行门上
3 个安装在 A 舱正对调节通道的正面板上
2 个安装在 B 舱正对调节通道的正面板上舱体互通门: 相连的两个舱体之间,有
一个可人工开关的双开铰链门。
2.1.4.7 引线孔 共配 16 个直径φ200mm 引线孔(各配胶塞 1 个) :
6 个安装在 A 舱正对调节通道的正面板上;
10 个安装在 B 舱正对调节通道的正面板上。互通门引线孔:
每个互通门上设有直径φ200mm 的引线孔 2 个,仅在互通门
关闭时,引线孔才能使用。
*2.1.4.8 顶部预留承重能力 室体顶部有承重钢架,为以后在室体顶部安装结
构件用,承重能力可达 3000 公斤(均匀分布) .
*2.1.4.9 高空安全装置 箱体顶部备有全范围的安全护栏,装备登上室体顶
部的安全固定楼梯,所有需要日常维护的部件安排在 5m 以下; 如超过 5m,则相应部位备有安全楼梯和固定式安 全栈道样品中转运送车:
2.1.4.10 照明灯 内箱顶部配 46W 卤素防潮照明灯,控制面板开关控制
约每 4 ㎡平方米天花板面积布置一个电灯在试验箱箱壁
0.5 米高度设置照明灯和防潮插座。
2.1.4.11 试验箱标准配置 气压平衡装置 平衡试验箱内外的空气压差,避免
箱体变形;
尾气排放装置 具备排烟排尾气功能(具备手动和自动启停功能,最大排气量
400 m³/h)
有害气体检测装置 配备有 2 套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可检测气体为: HC 碳氢可燃
挥发物、CO 气体,当检测到气体成分异常时, 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三色警示灯 配置紧急按钮及三色声光报警装置
2.1.4.12 空气调节系统
传热方式 空气循环强制对流传热
空气循环装置 长轴外置电机驱动
空气加热方式 镍铬合金电热丝式加热器
加热器控制方式: 无触点等周期脉冲调宽,SSR(固态继电器)
空气冷却方式 蒸发器直接冷却
*2.1.4.13 工作方式
2.1.4.14 加湿器
水冷二元复叠制冷方式
水盆加热加湿(表面蒸发) 方式
不锈钢铠装加湿热管
加湿热管控制方式: 无触点等周期脉冲调宽,SSR(固态
继电器)
加湿热管过热保护器
水位控制装置
*2.1.4.15 电气控制系统 A、B 舱配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由集中控制计算机
实现群控; 控制器型号 由 2 台现场控制器 与 1 台单独控制器组 网构成集散式控制网络系统
*2.1.4.16 移动温度传感器 备有 6 支(A 舱 3 支、B 舱 3 支) 可移动温度传感器
(引线长度 20 米) ,用于监测试验室内空气温度,可在控制器 面板上显示测量温度值
2.1.4.17 能耗计量表 备有有功电度表,可采集、记录能耗数据。
*2.1.4.18 试样电源控制端子 继电器触点控制,AC240V、2A 以内(当正常运
行时,触点闭合; 当设备停机或故障时,触点断开)
2.1.4.19 总电源漏电断路器 总电源输入,漏电断路及过载断路用; 额定感应
电流: 30mA 空气调节系统:
2.1.5 安全保护装置
2.1.5.1 试验室
2.1.5.2 加湿系统
可调式的超温保护
试验空间温度熔断丝
空气调节通道极限超温
可从内部打开大门的安全门锁
风机电机过热
试验室大门开关检测
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报警、氧浓度报警(选购)
加湿热管过热保护
供水异常、排水异常
2.1.5.3 电气控制系统 总电源相序和缺相保护、漏电保护
过载及短路保护、总电源电压上、下限报警空气加热方式: 镍
铬合金电热丝式加热器,加热器控制方式: 无触点等周期脉冲
调宽,SSR(固态继电器) 。
2.1.5.4 额定功率 1200kW
2.1.5.5 循环冷却水
水温 +5℃~+30℃
水压 0.32MPa~0.45MPa
冷却水管路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应保证在额定流量下制冷机入 口的压力为
0.32MPa~0.45MPa,制冷机出口到冷却水塔的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
流量 300 m³/h.
2.1.6 随机资料: 用户手册,用户操作指南,产品合格证,产品保修证。
3 测试与验收要求
各项目的验收按照“技术要求”中所提的指标及功能进行计量,计量合格后 方可通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产品须无条件更换。
4 安装调试要求
4.1 交货期
合同生效后 40 天内。
4.2 设备安装调试
4.2.1 设备到达用户所在地,供货方接到用户通知后,应在 1 周内安排安装 工程师到用户指定的地点进行安装调试,直至达到验收指标。
4.2.2 仪器的安装调试应在 4 个工作周内完成。超出调试时间设备使用的水 电费由供货方支付。
4.3 技术培训
当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之后,售货方的应用工程师应在用户现场对用户进行不 少于 2 天的免费基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技能、数据处理、 维护常识等。
5 售后服务要求
5.1 保修期: 保修期从验收完成之日起计算,整机免费保修 1 年,在免费保 修期内,免零配件、旅差和人工费等。
5.2 使用过程中系统出现的一般问题应在 2 个工作日内到达现场解决故障问 题,重大问题或其它一时无法迅速解决的问题应在 7 个工作日内提出明确解决方 案。